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,于北京时间10月5日19点正式揭晓,挪威剧作家约翰·福瑟(Jon Fosse)获此殊荣,以表彰他“创新的戏剧和散文,为不可言说的事情发声”。
今年64岁的福瑟,有“新易卜生”之称,是挪威当代的国宝级作家,也是当代欧美剧坛最负盛名、作品被搬演最多的在世剧作家。他自1983年起已经出版了多部作品,包括28部剧本、14部小说、9部诗集、2部论文集、9部儿童文学作品等,代表作品有《名字》《一个夏日》《死亡变奏曲》《有人将至》等。其作品迄今已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,囊括了几乎所有最顶尖的国际艺术大奖。在近两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候选名单上,福瑟一直是赔率居高不下的热门人选。
福瑟的剧本中文版《有人将至》《秋之梦》分别在2014年和2016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,福瑟获奖的消息传出后,在孔夫子旧书网,这两本书的最高标价已达7999元。
据悉,福瑟的小说代表作《三部曲》中文版,也即将由文景出版。《三部曲》曾在2015年斩获北欧理事会文学奖,小说包含紧凑相连的三个部分:《醒来》《奥拉夫的梦》和《疲倦》。第一财经还从译林出版社获悉,译林社也将出版约恩·福瑟作品,包含福瑟本人钟爱的小说《晨与夜》,以及其近年重要的长篇代表作“七部曲”(《别的名字:七部曲I-II》《我是另一个:七部曲III-V》《新的名字:七部曲VI-VII》)。
2014年11月底,上海话剧中心曾经举办过首届福瑟戏剧节,来自俄罗斯、伊朗、印度、中国和意大利的五家剧团上演了《一个夏日》《秋之梦》《死亡变奏曲》《有人将至》和《我是风》。
《有人将至》的译者邹鲁路在译本序中介绍说,福瑟戏剧作品中的关键意象有海、雨、秋天、悬崖上的老房子、窗、照片等。作品中所关注的主题,是古往今来的戏剧舞台上的永恒命题:人类生存的困境——交流的隔阂;人与人之间,人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对抗等等。
“他笔下的人物,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天天所见的普通人,甚至可能就是我们自己。但他呈现主题和人物的诗化方式和独特戏剧手段,又使其剧作迥然不同于平凡的生活。福瑟剧本所需要的舞台通常是质朴的,没有填充视觉的复杂布景和装置,因为他的眼光始终投向了戏剧所要呈现和刻画的终极目标——人”,邹鲁路说,“福瑟戏剧世界里的人生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。他是挪威的,也是世界的。正是因为他作品中这种直指人心的力量,他打动了无数观看或阅读过他剧本的人。”
“过去大家提到北欧剧作家,就想到易卜生,之后的剧作家就不是很熟悉。其实10多年前开始,很多国家都在排福瑟的作品,他在国际上影响非常大。”戏剧制作人袁鸿告诉第一财经。在他看来,福瑟的获奖是实至名归,“他的剧作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,非常强调极简精确的意象和舞台呈现,里面有特别棒的节奏,文字非常节制,但是又非常有力量,可以带给人很多思考。”
袁鸿说,福瑟的戏剧虽然文学性很强,有很多意象,但并没有高的门槛,也不像《等待戈多》或者《女仆》那种荒诞派戏剧的色调灰暗。他的故事呈现是明朗、明亮的,节奏也是明快的。“但是这种看似普通,节制和极简的表达,对剧作家的要求是很高的,难度也是非常大的。“
袁鸿说,在福瑟之前,也有剧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,比如萧伯纳、尤金·奥尼尔、哈罗德·品特。这些剧作家的得奖,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他们以戏剧的形式呈现了所处的年代。“这个时代太快了,太复杂了,AI都在写剧本了,所以真正用一行一行的字,来呈现生活重要性的福瑟获奖,本质上是一种回归。很多人都喜欢关注宏大的东西,就像马斯克都要计划登火星,人类科技非常发达,但人类的内耗还是挺严重的,很多人对内心的关照也少了。福瑟在这个时代的写作的意义,就像他的《秋之梦》,那些意象太简单了,很多人觉得太不可思议,就是岛上的人,人对着天空、大海自言自语,但是一旦进入他的剧作,他的世界,就能够平静下来,感受到自己在当下和世界是连接的。”
今年6月,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还排了福瑟的代表剧作《一个夏日》,“我觉得挺难得,今天我们有大量的观众走进剧场,但是剧团对当代剧作做的同步呈现还很少。很多人还是喜欢呈现经典剧作,或者说特别热门的商业剧作,比如说悬疑音乐剧之类。”袁鸿说,他希望福瑟的获奖可以让人重新关注当代戏剧,也希望当代剧团由此重新思考,做戏剧的出发点究竟为什么?“因为今天,很多戏剧的出发点其实有点走向反面了——为了追求票房商业化,过度强调观赏性。戏剧作为文学作品,确实比较容易直观呈现,但不能因此把戏剧作品仅仅变成一种很流行,或者说很快餐化的东西,这样有点简单粗暴了。”
福瑟有一次在采访中说的一番话也令袁鸿印象很深。当时记者很尖锐地问他,对资本主导当代戏剧有何看法?他说,创作第一个剧本的时候,并不知道自己不能控制剧组,就是自由地写作,“这种状态我觉得是福瑟一以贯之的,他始终在遵从自己的内心。“袁鸿说,福瑟的戏剧《秋之梦》曾经被法国导演搬上戏剧舞台,第一轮就卖了5万多张票,这就是观众对这种创作态度的真实支持。
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,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,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。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,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,包括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。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。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:021-22002972或021-22002335;banquan@yicai.com。 文章作者彭晓玲
经济人的人文素养阅读 相关阅读 开源王炸来了!谷歌开源蛋白质预测模型AlphaFold-3,曾获诺贝尔奖虽然AlphaFold-3具有划时代的意义,但此前谷歌并未完全开源给科学界使用。
61 昨天 19:52 由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想到的 631 10-29 09:54 纪录片式书写中国村庄,魏思孝摘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首奖曾经在梁文道的《八分》中被介绍的作家山东作家魏思孝,在第七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颁奖典礼上,凭作品《土广寸木》摘得首奖。
64 10-25 11:45 从韩江获诺贝尔文学奖,回看过去一个世纪的女性得主在20世纪的100年里,女性获奖者只有区区9个人,起码有一半已经被遗忘。
351 10-18 10:50 诺贝尔奖图灵附体?还是科学第五范式已来?现在已经不是AI for Science免息专业配资平台,所谓AI为了科学,而是实实在在的AI is Science。AI就是科学。
33 10-17 11:12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